中国知网CNKI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超星期刊》收录期刊
《北大法宝》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文学
  • 文学
    李剑亮
    2006, 5(2): 121-1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国时期的商人周庆云,当年曾多次游览杭州西溪,写了不少歌咏西溪的诗词作品。之后,他又出资重修西溪的秋雪庵,并在秋雪庵内建造了一座两浙词人祠堂,编撰了《杭州西溪奉祀历代两浙词人姓氏录》。今天,当人们再次关注西溪时,自然也会关注周庆云与西溪结下的那一段词缘。
  • 文学
    钱国莲,王延伟
    2006, 5(2): 126-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分别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成为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形象存在着较大程度的误读,例如出于政治或经济利益(如旅游开发等)的原因,将西施、王昭君作为爱国主义的典型而掩盖她们在男权社会被作为物体来交换的生存状态。因此本文力图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形象的女性悲剧意义:四大美女作为中国古代美女形象的基型只是男性欲望的存在、审美的对象和理想的载体,是男性之间实现政治目的或利益互换的物体,而她们的结局则象征着父权制文化系统下男性及男性文本对女性的压抑甚至憎恨。
  • 文学
    庞飞,滕春红
    2006, 5(2): 132-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隋代审美风尚以质朴实用为主,但其中也不乏绮丽文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以隋代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察举向科举转化带来的社会风气转变的角度,来探究这种审美风气转化背后的异质因子。
  • 文学
    韩瑜
    2006, 5(2): 137-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狐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狐故事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题材。不同历史阶段的古典小说中,狐形象经历了从动物性”→“神性”→“妖性”→“人性的嬗变。其中以唐代小说为代表,里面的狐形象经由了妖性狐向人性化狐的转变。中国古代小说中狐故事类型的嬗变一方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民间信仰从对象到内容的转变,一方面反映了古典小说创作观念由实录虚构的逐步进化。
  • 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
    李桢业,虞晓芬
    2006, 5(2): 143-1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新古典派生产构造框架下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考察了能源危机给浙江经济带来的影响和这种影响的传导机制。能源涨价通过经济联系的自然流向向下传导,它影响的不只是几个产业,而是对整个浙江经济的生产量、资源分配、要素报酬率、产业竞争力和省民福利等都将产生深刻影响。本文的政策涵义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探索替代能源;投资和税收政策是可供选择的能够用于减少能源价格上涨影响的政策工具。
  • 经济管理
    张志军
    2006, 5(2): 149-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处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分析后勤服务委托代理责任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服务过程中的监督博弈模型,得出其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根据监督博弈模型,结合高校后勤服务的实际,给出具体的策略分析,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 经济管理
    郭东杰,陈春根
    2006, 5(2): 155-1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隐含契约,其不完全性所具有的人力资本特征,很容易引发双边道德风险,单纯地改变报酬刺激并不能显著地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基于职工持股共同治理模式下的分享制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的经济利益,降低契约不完全程度,提高其自我强制实施能力,改善劳动关系。
  • 经济管理
    周守军
    2006, 5(2): 161-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科研人员是“知识人”的假设,高校科研组织的社会学意义、文化学意义和管理学意义已发生转向,以创新文化为内核的高校科研组织强调知识管理重心论,并要求组织结构向虚拟化方向转变,依靠政府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支持、公共采购政策支持、财政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政策的支持,R&D团队组织完成对高校科研组织的再造,实现良好的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的转换。
  • 高等教育
  • 高等教育
    许伟通,冯剑
    2006, 5(2): 168-1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习型组织的思想力是其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源泉。本文阐释了思想力的概念、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论述了学习型组织的思想力,并运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术,分析了提升学习型组织思想力的途径与方法。
  • 高等教育
    陈煜,吴向明
    2006, 5(2): 173-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英人才是21世纪国际间竞争的焦点。本文从阐释大众化教育阶段精英人才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地方重点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地方重点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的模式。
  • 高等教育
    黄亚平,陈小鸿
    2006, 5(2): 177-1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分析了研究性教学的涵义、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的基础上,从分类、方法、模式、阶段、评价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 高等教育
    姚裕萍
    2006, 5(2): 181-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大学美育价值的彰显是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不仅为我们审视新时期大学美育的价值功能和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认识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提供了重要帮助。文章从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品格;赋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塑造大学生审美人格,促进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当代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
  • 语言学
  • 语言学
    楼荷英,陈明阳
    2006, 5(2): 186-1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领域新的重要分支,目前倍受语言学界的推崇。本文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探析建构主义的发展及代表思想,探讨了该理论对现代外语教学的影响。
  • 语言学
    梅美莲
    2006, 5(2): 190-1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双向翻译戏剧文本为语料,对比研究了在相同语境中汉英戏剧感叹词使用概率的异同和汉英感叹词使用对等情况,发现在相同语境中,汉语感叹词使用概率总体上比英语感叹词低,汉英感叹词使用之间的零对等关系接近50%,然后从语言、译者和文化等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语言的同义和近义现象是汉英感叹词使用零对等关系产生的物质基础,译者是关键因素,而文化则是决定性因素。
  • 语言学
    刘建刚,钱纪芳
    2006, 5(2): 197-2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诗歌作为语言的精华,对于陶冶情操,培养人文精神,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许多大学生对英语诗歌敬而远之,原因之一是诗歌对他们来说太难,这正是诗歌教学和赏析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既要化难为易,又不能落入传统的以解释为主的窠臼。本文从解析一首英语诗歌的欣赏方法入手,以诗歌语言的词、语法、文化意象等为重点分析对象,探讨培养大学生英语诗歌欣赏能力的方法。
  • 语言学
    李果红,袁靖
    2006, 5(2): 203-2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际称谓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语。正如每一种事物都有多个名称一样,人际称谓也丰富多样,反映的是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现代汉语中丰富的人际称谓多方位显现复制、传播、变异等模因现象。
  • 艺术
  • 艺术
    周旭
    2006, 5(2): 208-2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通过字的结构、章法、墨法、书体来表现汉字的艺术。它是中国文字在书法家审美观的长期运用和发展中形成的特有艺术。要书写出具有金石气度,又具有含蓄飘逸、雍容华贵而典雅的文人书风,一直是书法家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图探讨书法金石气的本质和如何追求金石气。
  • 艺术
    易心,林芝
    2006, 5(2): 212-2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艺术设计源于人类各方面的需要,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艺术设计的本土化、个性化、民族化等方面探讨人们对设计艺术的心理需求问题,以及民间美术对本土化艺术设计的文化渗透,并阐述设计师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同构的设计理念,以满足人们对设计艺术更高层次的追求。
  • 艺术
    陈炜
    2006, 5(2): 216-2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社会需要大量专业素质较强的复合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缺乏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训练,整体的专业素质与社会需求矛盾明显。因此必需树立全新的教育思维,整合教育资源,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体系,加强设计实践环节,以使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接轨。
  • 新闻与传媒
  • 新闻与传媒
    王彦
    2006, 5(2): 219-2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私人日志博客兼具公共特征和私密特征。以传播学的视角进行观照,私人日志博客是一把双刃剑,其良性发展能为大众媒介从分众聚众效应提供中介,能通过全民表达实现精神交往和社会诚信;但其恶性发展也可能导致个体空间过度封闭、知识产权保护失范、个人隐私权无法保障等矛盾和纠纷。
  • 新闻与传媒
    季靖,江根源,陈旭
    2006, 5(2): 225-2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广告从业人员、广告专业大学教师和广告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广告业行内人士有关广告人才创造力的内隐观。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广告人才创造力的内隐观主要涉及创新思维、创新执行力等九个因素。同时,三类人员的广告人才创造力的内隐观具有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广告从业人员与广告专业大学教师、广告从业人员与大学生之间。因此,加强三方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三方人员的共识十分重要。
  • 新闻与传媒
    许伟杰
    2006, 5(2): 232-2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源自西方的营销学理论,它改变了传统营销学单向传播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企业与消费者双向沟通的传播模式,极大地丰富、完善了营销学的理论和实践。本文从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概念入手,从老子辩证哲学思想的角度,深入解读该理论,并对企业如何实现整合营销传播的循环统一作了初步探讨。